販売業者-①區分

之前有分享過關於日本醫療器材相關業者的部分,但是最近發現就算跟客人重申幾次對方還是沒有辦法真的理解。

以下是跟台灣業者定義的差異,可能這樣比較好理解一些。

然後這次主要想講的是「販売業者」。
根據醫療器材不同的風險等級,需要設置的管理者資格也會不同。設置管理者換成台灣規定的說法,就是要聘雇技術人員,每年需要完成8小時教育訓練,然後登記在醫療器材商執照上的那個。
風險等級相關差異請參考以下表格:

除了根據風險等級作區分,另外還有2個種類是跟風險等級沒有關係的,主要看醫材需不需要特別的技術人員進行組立安裝,或是需不需要定期維護,這兩個種類別為「特定保守管理医療機器」跟「設置管理医療機器」。
「特定保守管理医療機器」跟「高度管理」一樣需要設置管理者並且在販賣時需要申請「許可」。至於「設置管理医療機器」目前我沒有查到相關的資料,但是我想應該也是需要設置管理者跟申請許可。

另外在日本有另外一個很相近的名詞叫做「登録販売者」,這個是屬於個人的資格,有這個資格的人代表擁有一般用醫藥品(第2類医薬品、第3類医薬品)販售的專門知識,可以在藥局、診所、網路販售、製藥公司工作。但是醫藥品的人員資格跟醫療器材並不能通用,因此如果藥局需要販售非一般的醫療器材,販售場所就需要有符合資格的管理者。首先需要通過地方政府的考試,然後再去登記(同一個人只能在一個區域進行登記),最後要完成大臣規定的研修才能正式拿到資格。

以前沒有特別接觸到販售後的相關規定,目前我自己也還在學習。
販售業者的每個據點都是要跟地方政府登記的喔,不是登記總公司就好,還有跟進出貨倉庫的關聯,之後會再整理據點設置的相關資訊。
希望以上的說明可以讓大家對「販売業者」的認識再深一些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